《条例》微视频学习 | 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发布日期:2024-12-10

清风扬正气,廉洁守初心。为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11月14日下午,设计学院翁炳峰教授工作室党支部在R1-114A会议室进行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并开展探讨。

微视频学习

活动中,党总支书记宋海霞带领全体党员观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微视频及“清廉”系列微视频。通过微视频学习,全体教职工党员加深对廉洁自律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清单如下:

一、《中国共产党几率处分条例》解读微视频

1、本次《条例》修订体现了哪些特点

2、如何理解党的纪律建设的总体要求

3、如何理解免予处分、不予处分、不追究党纪责任情形

4、如何理解党的纪律建设的总体要求

5、如何理解关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规定

6、如何理解免予处分、不予处分、不追究党纪责任情形

7、如何理解《条例》中的纪法衔接条款

8、如何理解对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行为的处分规定

9、如何理解对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政治攀附、捞取政治资本等活动的处分规定

10、如何理解对不顾党和国家大局,搞部门或者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处分规定

11、如何理解对政绩观错位,违背新发展理念、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行为的处分规定

12、如何理解对履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失职行为的处分规定

13、如何理解对党员拒绝作证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情况行为的处分规定

14、如何理解对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行为的处分规定

15、如何理解对因私出国(境)擅自变更路线、超期未归行为的处分规定

16、如何理解对纵容、默许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行为的处分规定

17、如何理解对违规收礼行为的处分规定

18、如何理解对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活动安排的处分规定

19、如何理解对离岗离职后违规谋利行为的处分规定

20、如何理解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业行为拒不纠正的处分规定

21、如何理解对在乡村振兴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处分规定

22、如何理解对“新官不理旧账”行为的处分规定

23、如何理解对不敢斗争临阵退缩行为的处分规定

24、如何理解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处分规定

25、如何理解对违规干预和插手行为,以及不报告违规干预和插手行为的处分规定

26、如何理解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的处分规定

27、如何理解对在网络空间有不当言行的处分规定

二、“清廉”系列优秀微视频

1、《贪欲与高墙》

2、《公生明 廉生威》

3、《舌尖上的反腐》

4、《廉洁从教守初心 立德树人担使命》

5、《非遗里的清廉》

党风廉政教育

教师党员:陈晓珊

学习了“清廉”系列微视频《贪欲与高强》,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视频中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揭示了贪欲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巨大危害,同时展现了高强等廉洁楷模的崇高精神境界。我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守护,更是对党的教育事业和广大学生负责的表现。作为教师,我将以此为戒,坚守教育净土,不收受任何不当利益,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廉洁从教的承诺。我将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廉洁榜样,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党员:林晨瑜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微视频,我深刻感受到只有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高校教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明白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守党纪党规,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党员:陈闽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育人使命,更明白廉洁自律是立身之本。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廉洁从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纪律条例为我们划定了行为底线,提醒我们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也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党员:洪桔鸿

通过学习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发现很多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虽然职务各有高低、年龄差别较大、学历层次不等,走向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名利得失。作为高校教师党员,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司空见惯的小事和小节抓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教师党员:李彤

通过微视频再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我深感其意义重大。作为高校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深入学习条例能让我们更规范自身言行,在工作中不逾矩。这不仅是对职业的尊重,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守护。它时刻提醒我们,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将条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保障教育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