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好案例]“智力助农,服务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阳光学院学务口党支部
发布日期:2022-07-13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中共阳光学院学务口支部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2月,现有正式党员20名,预备党员1名,杨海晋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主要承担学校学生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招生就业、学科竞赛、学校宣传等相关工作。党支部自2017年成立以来,先后在党建思政、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10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

二、案例内容

(一)背景起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农村发展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美,农村必须美”,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激活乡野新活力的重大任务;阳光学院团委在学务口党支部书记杨海晋同志的指导下,以增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为背景,以探索高校大学生服务乡村经济振兴,以创新实践改革模式为目标,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智力助农实践活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社会实践模式构建”的实践新模式,最终实现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主要做法

1.以文化兴村智力助农为平台。从2017年开始,阳光学院学务口党支部全体党员牵头组建调研实践队,带领我校师生充分发挥学校跨学科多专业智力资源优势,在对屏南乡土文化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文化兴村”开展智力助农文化扶贫行动,组织了全校8个院系、35个专业、千名师生奔赴屏南各乡村,先后实施了助推屏南漈头村耕读文化博物馆建设、助推北墘村创建黄酒文化特色小镇、助推屏南仕洋创建果蔬文化特色小镇、岭下乡富竹村民宿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在取得很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学校师生对屏南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以文化兴村项目为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资源,让屏南成为阳光学院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同时,在支部党员的号召下,学校党委、毕业校友、阳光集团也对社会实践项目的实施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项目不断得到扩展、延伸,项目的经验与做法在屏南县各乡镇得以复制、推广。

2.以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为导向。学院师生根据共建乡村实际需求经过实地调研之后,以一村一品牌为目标,形成具体的执行方案,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和可行性分析,实现项目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载体的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3.以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为主线。社会实践活动选取了屏南县作对口扶贫县,当地文化资源丰富,实践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为学校师生创造了与鲜活、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陶冶师生文化传承自觉;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旅游乡村、文化特色小镇的创建,乡土文化资源得以很好保护。项目团队为每一个村子都提炼出与特色产业融合的核心文化,“文化兴村”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三)实际成效

1.红旅助推乡村振兴,青年学生贡献突出。2017年,助推北墘村创建黄酒文化特色小镇,先后有12个团队分别实施了黄酒文化漫画墙、村民导游员培训班等一批项目。助推北墘村进入屏南县创建3A旅游乡村名单,并获得通村道路拓宽补贴2000万元;2018年,开展助推仕洋村、村头村等乡村振兴项目,共有四批次团队到仕洋村开展深度调研,完成果蔬体验馆、万亩蔬菜景观田、果蔬文化涂鸦墙等一批项目策划并实施;2019年,组织了33个不同专业的100多名师生组成18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入驻北墘村、富竹村、白玉村,启动设计北墘孝文化馆设计、黄酒旅游伴手礼、白玉特色体育文化开发研究报告、村民导游员培训班等18个项目;2021年,组织了19支团队分别以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等形式“助推武夷山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团深入小际村、翁墩村、黄村、畲族村、兴贤村等地,宣传和助力当地美丽乡村,为当地特色产品进行直播带货2小时,点赞量30W+,收货音浪2W+。创作美丽乡村短视频,浏览量高达30W+。在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扩大乡村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助推当地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为当地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

2.实践育人成效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到位。整合全校专业资源,每年集中解决扶持一个贫困村,真正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上做出更大成效。形成系统性强、操作性好、学术层次高、实践效果显著的师承教学法与真实项目学习法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同时结合各专业特点,鼓励院系交叉组队,动员实践团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3.促进成果有效转化,科学技术服务乡村。本模式运行以来,大多数项目都能有效的转化为师生的科研和创新创业项目。其中,转化为学生的毕业论文9篇、创新创业项目10个、教师的科研课题13项,进而推进项目的可持续开展。项目运行至今,参与的指导教师共完成13项省级社科基金、省级中特和教育厅社科项目,发表了21篇有关乡土文化和文创社区方面的论文,出版了《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和社区:原理、战略和两岸个案》等专著。

(四)经验启示

1.“服务乡村振兴”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通过学校和屏南县各级政府的密切合作,产生了校地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初步形成了手工艺实训班、传统手工艺特色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育人改革成效显著以屏南县北墘村黄酒文化振兴活动为典型,覆盖屏南全县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校村带来双赢效益。学院将以北墘模式为蓝本,积极筹建更多的实践教学团队,结合其他村落特点,重点打造屏南县的仕洋村果蔬文化小镇、双溪镇乡村绘画文创小镇、长桥镇廊桥文化小镇、柏源村版雕文创乡村。

3.实践教学中打造的乡村文化品牌得到广泛传播自实践队参与屏南县北墘村乡村振兴项目之后,北墘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文化品牌运营、品牌营销与管理等相关课程,打造了“醉美北墘”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品牌。与影视广告制作、摄影摄像基础等课程结合,为北墘拍摄的《醉美北墘》宣传片和《北墘老酒》MV在网络平台得到广泛传播,吸引多方游客。

三、佐证材料

(一)国家级荣誉

1.2019年10月,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2.2020年10月,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3.2020年10月,“智力助农,服务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的实践育人项目入选“2020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4.2021年7月,荣获全国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5.2021年11月,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6.2021年11月,荣获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

7.2021年12月,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摄影团队

(二)省级荣誉

1.2018年5月,荣获第十五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2020年5月,荣获第十七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3.2020年10月,荣获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4.2021年12月,荣获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5.2021年12月,荣获福建省高校“美丽乡村”直播挑战赛“金奖”